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文博文苑

我的"大白"初体验

发布时间:2022-03-21 15:42 浏览次数:

惊蛰过后,东风吹拂,柳叶初吐,春天的大门已经敞开,陈仓大地孕育着一片生机盎然。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却在三八节前突然来袭,宝鸡立即吹响了抗疫集结号。

3月14日上午十点,我正在小区里面排队做核酸检测,看到单位工作群里转发了市文物局号召居家办公的公职人员积极前往所在社区小区报到,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于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可是看到身边仅仅十岁的儿子,我又犹豫了。于是我把这个决定告诉身边的儿子,说妈妈也要和爸爸一样,加入抗击疫情的队伍中去。他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妈妈你去吧,我一个人在家能行!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做好防护!”我知道,孩子离不开我,也很怕我被感染。但在家乡危难之际,总得有人站出来,我期待能与防疫人员并肩作战,共同为这座城市贡献力量。于是我做完核酸后,立即找到社区的工作人员报了名。很快我就被安排在了轩苑小区东侧辅路上的核酸检测点位上,进行秩序维护和手机操作不熟练人群的检测码协助操作工作。

轩苑小区共有高层14栋,住户2800多户,数千名居民集中来这里做核酸检测,有的人排了两个小时队才做上。这是管控后的第一次集中核酸,我们不断地提醒、沟通、协调……“医护人员马上就到了,请大家稍安勿躁!”“小朋友,不要乱跑哦!”“大家戴好口罩,注意保持一米间距。”这些都是核酸检测队伍中听到频率最高的提示语,我们每一次都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成百上千遍,只为保证每一位居民有序、安全地完成检测。这一天,工作量很大,我们特别忙,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检测点只有两名医护人员,不停地重复做着循环往复的动作,消毒、采样、再消毒……每做一次采样,双手都要用凝胶消毒,还未来得及挥发的酒精让手指变得冰凉。虽然又累又饿,但大家都各司其职,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这种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定能将阴霾赶走,迎来阳光!

3月16日,宝鸡迎来了这个春天的第一场雨,天空增添了些许寒意。核酸检测通知8点开始,志愿者陆陆续续7点半就已经到位。整个上午,雨一直在下,气温越来越低。我身上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湿透了。可是还有不少群众防疫意识不足,有些没戴好口罩,有些排队间隔距离较近,一些老人、小孩没有核酸检测码,需要现场帮他们注册,整整忙了5个多小时。虽然天气很冷,但还是发生了一些暖人心窝的事。下午,有爱心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给我们志愿者捐了几包N95口罩,这对我们来说太珍贵了。还有热心业主自购食材,给医护人员送来了爱心午餐,让人觉得心里又暖又甜。我一直在想,疫情前小区邻居不认识几个,通过这次疫情封控,小区里的邻居们都非常熟悉了,而且互助有爱,亲密无间。关键时刻体现了远亲不如近邻。为了方便工作,社区给志愿者建了微信群,根据分工设立了协调组、物资保障组、摄影剪辑组、扫码组等。每晚10点过后,群里就开始分配第二天的工作。16日晚上,我看见群主宋跃平老师在群里说,轩苑小区明天急需几名扫码组的人员。于是我私信了老师,申请加入扫码组,跟着宝鸡中学的付斌老师学习扫码流程。

3月17日,我第一次穿上了防护服,戴上了面罩,成为真正的“大白”,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先跟着付斌老师学习了扫码的流程,好在智能手机时代,年轻人很容易入手。十分钟后,我被派遣与东风路社区医院的杨梅老师一组,负责小区10—14号楼居家隔离业主的核酸检测工作。当时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一来害怕我是新手,能不能做好心里没底。二来入户去居家隔离人员家里,感染的风险更大。幸亏杨梅老师是一位颇有经验的老医务工作者,她说没事的,你和我一组,我教你,慢慢来,一回生二回熟。于是我们两个拿上隔离人员的名单,我负责带路,毕竟我是本小区的,熟悉小区的布局和楼号。入户采样人员因为要穿梭于每栋楼之间,我们还有幸分到了一辆电动车,于是杨梅老师带着我,从每个单元最高层隔离人员开始,从上到下,做一户在后面的表格上做上标记。虽然居家隔离人员没有小区道路上做核算的人数多,但是大家都分布的比较零散,我感觉比集中核酸还要累!有的住户家还没有电梯,或者电梯里面已经乘坐了其他居民,为了赶时间,好不容易爬上去,穿着宽大防护服的我们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一户、两户,看着表格上的页数越翻越薄,我们也长舒了一口气。接连几个小时连轴转的工作,呼出的气在面罩上凝结水珠颗颗滑落,水雾逐渐开始遮挡视线……为了珍惜防护服,我们在检测期间都是不吃饭不喝水,也不上厕所。渴了,咽口唾沫润润嗓子。这一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防疫工作者的辛苦,真是很心疼她们。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孩子已经早早准备了他亲手做的糖拌西红柿在等我。他说:“妈妈,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做一名帮助大家的志愿者。”这就是父母言传身教的力量吧!

几天来,我很庆幸自己成为火线作战的守关人,和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志愿者们一道,守护着这座城,让更多的人不再被恐惧笼罩,也感谢家人们的理解与支持。我没有“最硬的鳞甲”,更不觉得是在“逆行”,但在我眼中,家在这里,心就在这里,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与岗位,就在这里。


  (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 翁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