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索引号: MB2901291/2023-00005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3-05-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宝鸡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查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 2023-11-15 10:02:49 浏览次数:

“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做好文物保护利用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工作,文物系统上下一心,砥砺前行,文物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主要指标及工作开展情况

1. 将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积极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文物保护专项规划衔接工作。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控地带及经批复的文物保护类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实施。2021年《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并颁布实施,2022年《周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并颁布实施。《李茂贞墓文物保护规划》已上报省政府,正在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龙门洞保护总体规划》已上报省文物局;《北首岭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完成修编,准备上报省文物局;凤凰山遗址、血池遗址、旭光二号遗址、申新纱厂旧址等4个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编制保护总体规划。落实“三区三线”划定工作要求,先后三次摸排涉及中省重大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及拟建、待建的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共涉及土地性质调整项目9个、文物保护单位3个,除新立项的2个项目外,其余均已调整到位。

2.推动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及创建周秦文化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2021年,起草修改推进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2022年,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印发推进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申遗工作推进座谈会,安排2022年申遗重点工作。编制上报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方案》。完成修订《周原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并以政府令印发执行。周原遗址——召陈建筑基址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工程完工,周原遗址凤雏建筑基址保护展示项目土地性质已调整,周原遗址-云塘齐镇建筑遗址保护展示、召陈北区外城东门保护展示项目通过立项,正在编制设计方案。秦雍城遗址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坑壁保护加固工程、保护设施建设工程、秦公一号大墓坑壁保护工程竣工,秦雍城遗址马家庄宗庙、凌阴遗址保护展示项目今年开工建设,完善秦雍城瓦窑头考古体验、东南城角展示等技术方案,秦公一号大墓祭祀坑保护展示项目通过立项,正在编制设计方案。

3.稳步推进遗址公园建设。推进周原、秦雍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北首岭遗址、申新纱厂旧址、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和宏光沟航天六院旧址遗址公园建设。完成了《周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编制和评审,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完成了周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现场核查。秦雍城遗址通过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秦雍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完成,准备报省文物局评审。九成宫遗址1号殿、2号殿保护展示项目及4号殿遗址临时考古工作大棚完工并完成初验,37号殿完成设计方案编制,已上报省文物局。北首岭文化遗址公园实施了崖体亮化和绿化提升二期项目,博物馆综合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方案,计划争取专项债。宝鸡申新纱厂旧址遗址公园完成部分文物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提升等工程,窑洞车间、薄壳车间保护维修工程完成终验,安防项目顺利通过初验,宝鸡申新纱厂旧址窑洞车间排水、通风工程今年开工建设。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遗址公园建成航天精神文化区展馆,完成201洞陈列布展及“厕所实验室”周边环境整治等项目。

4.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列入省文物局“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18个,其中,5个已完工(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旧居修缮保护、张载墓保护修缮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金台观---三清殿、太子殿修缮工程、眉县净光寺塔附属唐代经幢保护性设施项目、秦公陵园考古保护展示工程),7个正在实施(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周原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北首岭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寻找古“夨国”都城与陵墓考古调查及勘探、九成宫遗址公园建设、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园项目、张家窑苏维埃政权旧址修缮项目),1个正在评审设计方案(李茂贞墓神道石刻保护加固工程),1个根据实际调整(慈善寺石窟考古及文物保护项目),3个准备申报立项(成山宫遗址环境风貌保护项目、杨珣碑保护性建设工程、龙门洞古建筑修复工程项目),1个未启动(石鼓山西周古墓地遗址公园)。

5.开展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坚持“先考古、后出让”,完善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制度。落实《陕西省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管理办法》《陕西省考古工作实施意见》,制定我市考古工作实施意见和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作管理办法,今年将以市政府文件印发。服务发展大局,配合基本建设完成文物调查、勘探130宗地,勘探8398亩,调查55669亩。完成了扶风比亚迪汽车零部件项目现有建设用地文勘及考古发掘工作,凤翔1500亩标准地文物勘探工作正在进行。配合基本建设完成宝鸡姜城堡城中村改造、宏运•公园里一期、陈仓中车时代、宝鸡文理学院新校区、法士特传动液力缓速器轻量化和轻卡变速器、宝钛改扩建、麟法高速、武警用地、比亚迪汽车零部件、眉太高速等10个项目的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5个,分别是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周原遗址召陈西周城墙、秦雍城遗址瓦窑头宫殿遗址、魏家崖汧渭之会遗址、下站密畤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加强考古研究,编写《周原考古报告(1976-1999)》,完成《旭光墓地考古发掘报告》收集整理,已交付出版社。启动宝鸡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工作。考古发掘成果丰硕,麟游县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入选陕西省首届六大考古新发现,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法门寺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新发现”。宝鸡周原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周原先周建筑与西周城址入选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

6.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召开全市革命文物工作会议,成立全市革命文物领导小组,完成了黄河流域新发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认定登记工作,涉及4区7县,新发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建议名单34处。陕西省革命文物名录更新后我市3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6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统计梳理了2018-2022年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情况,完成了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建设凤县长征文化公园,实施了凤县革命纪念馆基础陈列提升项目,张家窑保护修缮项目正在实施。秦川机床厂毛泽东塑像维修保护工程开工建设。推荐两当兵变策源地旧址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推荐凤县革命纪念馆2人、扶眉战役纪念馆3人为革命文物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

7.强化博物馆之城建设统筹。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发〔2021〕22号),通过《宝鸡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宝办发〔2023〕2号)对全市13个重点博物馆建设项目进行了分解下达。《宝鸡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宝鸡市博物馆运行奖励办法》、《宝鸡市非国有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建设奖励扶持办法》起草完成,正在征求意见。

8.稳步推进重点博物馆建设。扶风县博物馆(新馆),麟游九成宫博物馆主体封顶,宝鸡秦腔博物馆正在施工,长乐塬工业遗址博物馆建设稳步推进,秦雍城博物馆、陇县博物馆(新馆)正在进行施工前准备。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完成改造提升,宝鸡北首岭博物馆提升改造项目启动。渭河数字博物馆、宝鸡工业博物、宝鸡铁路博物馆、宝鸡民间社火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西凤酒博物馆、秦岭自然博物馆、陇县博物馆新馆等纳入各级规划。

9.大力提升博物馆质量。2021年以来,各级博物馆先后推出10个原创展览,法门寺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提升项目、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长乐塬工业遗址陈列展览、凤县革命纪念馆基本陈列提升改造等建成对外开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启动招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商周金文展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宝鸡北首岭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展览项目方案完成编制并提请报批。扶眉战役基本陈列展入选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物里的“中国”展》览和《扶眉战役纪念馆决战扶眉展》览分别入选陕西省“首届博物馆优秀展览”最佳内容设计奖和特别奖,《辛丑新春生肖文物联展》被中国文物报评为“创意展陈布展一等奖”。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被省文物局列为卓越博物院培育名单。

10.社会教育创新发展。建成了中华石鼓园研学基地和石鼓书院,青铜器博物院、凤县革命纪念馆被命名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陕西省对台交流基地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设立。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了常态化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创建活动。博物馆“六进”活动成为常态,全市文博单位年开展博物馆“六进”上百次。线上文物宣传展示成为亮点,仅2022年全市文博单位线上文物宣传展示过千次。市区免费开放博物馆暑期周末实现常态化延时开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获第二届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何尊”系列和“我爱中国”系列文创产品,获第九届博博会“弘博奖优秀展示奖”。

11.深化博物馆交流合作。2021年以来,先后在国内9个地市举办宝鸡文物展,先后引进举办6个展览,41件(套)文物赴日本参加《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近400件文物先后参加了20多项国内重要展览,何尊等文物屡次成为国内重要展览的“明星”。特别是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先后在长沙、东莞、青岛、镇江等地的展出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功举办了“青铜铸文明—海峡两岸周风秦韵巡礼文化交流活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12.全面筑牢安全底线。一是安全防范体系日益完善。严格落实全市27处国保单位、103处省保单位、17个国有博物馆文物安全责任,强化日常监管,多措并举提升文物安全防控质量,全市群众文保员达到650人,群防群治网络初步形成,馆藏文物连续实现36个安全年,田野文物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二是文物安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投入2600余万元实施文博单位安全技防工程19个,建成微型消防站15个。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安防系统升级改造、李茂贞墓、周原遗址(扶风区域)等安防工程全面完工。三是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成效显著。文物执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执法巡查和执法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文物系统联合公安部门,持续开展“鹰之系列”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2020年以来共打掉文物犯罪团伙17个,破案95起(省公安厅督办案件4起),追缴文物1368件(组)。市文物局参与执法的“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破坏古墓葬案”入选2020年度全国文物行政处罚“十佳案卷”,是陕西省唯一入选案例。

13.夯实人才基础,强化“引才”保障。一是高度重视、认真部署。2021年召开了局系统人才工作会,2022年召开了局系统上半年新招录人员工作会。二是精心组织、高效实施。(1)两年内,有序开展文博专业人才招录工作,其中局机关2人、事业单位38人(其中,市就业援藏事业单位招聘1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事业单位公开遴选4人),进一步壮大了市文物局系统人才队伍。(2)两年内,聘任专业技术馆员岗位15人、副研究馆员岗位4人,为市文物局系统人才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强化了保障。(3)2022年,经市委编办研究,调增市考古工作队全额事业编制4名,增设副队长1名,同年,局党组为市考古工作队配齐了班子成员,充实了宝鸡考古工作队伍,保障了宝鸡考古工作正常运转。

14.聚焦重点环节,完善“用才”机制。一是积极开展人才选拔与培养,举办“文物大讲堂”。截止日前,累计举办21场次。受疫情影响,局直各单位邀请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通过线上方式为局系统人才提供丰富的文博专业学术讲座,不仅为干部职工提供足不出户学习提高的平台和机会,还结合专业技术职称继续教育学时需要,减轻了工学矛盾的压力,提供了渠道和帮助。二是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举办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2022年,社教、研学活动上百场次,线上宣传展示教育1000余次。10月份,为做好“四型”社区创建工作,青铜器博物院为包抓的渭水苑社区开展了“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历史文化进社区——寻梦青铜,遇见传统”趣味社教活动;11月份,局机关党支部联合市直机关工委、市行政审批局等单位开展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主题党日活动;局机关联合北首岭博物馆举办了模拟考古体验区活动。以上活动均由局系统年轻干部策划、执行,充分放权赋能,调动年轻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为培养全方面发展的文博人才保驾护航。三是实施优秀中青年人才挂职培育工程。2022年,报送市委组织部挂职锻炼2人;市委巡查人才库3人;1名年轻党员领导干部加入市委理论讲师团“星火宣讲团”。鼓励局系统人才积极对接兄弟地市有关部门、博物馆等单位,并计划形成规定动作,纳入对局直单位的目标责任考核中。四是持续发挥文物人才效能,举办文物外展。近两年局直各博物馆积极举办对外展览,外展工作参与策划、执行的年轻干部累计达15名,平均年龄33岁,其中硕士研究生5名,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4名。开拓了局系统人才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眼界,提高了文物工作保护利用的水平和能力。

15.创新发展理念,优化“留才”服务。一是局党组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博专业特色,积极与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对接,计划建立长期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关系。受疫情影响,无法实现“局长进校园、校长进单位”宣讲活动;2022年主要与西北大学达成文物法治专题研究生进修班培养合作项目,局系统参与9人,平均年龄32岁,中级职称3人,副科级领导干部2人。同时,依托周原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与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和省考古研究院合作;魏家崖城址考古发掘项目,与西北大学、省考古研究院合作;下站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与国家博物馆合作;瓦窑头宫殿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与省考古研究院合作等,加强与高校院所在考古发掘、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校地合作。二是出台了局系统新进人员管理措施,全流程规范了进入、跟班学习、合同制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提高人岗适配度,挖掘最大潜能、发挥最大作用。三是积极应对,为局直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晋升职称保驾护航。根据个别干部职工特殊情况,局党组积极应对、出谋划策,在政策、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积极与省局、市人社局对接、沟通,成功解决了市考古工作队1名同志副研究馆员职称转化问题;法门寺博物馆1名年轻同志副研究馆员职称认定问题。四是认真贯彻落实文物考古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根据人社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文物考古事业单位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安排,责成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落实该项政策。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文物保护管理机构队伍和专业力量薄弱。文物保护制度体系尚不健全,尤其是部分山区县文物点多、线长,保护难度较大,部分基层文博单位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基层文物管理机构和文博单位普遍存在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层次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小马拉大车”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文博单位运行经费不足、工程欠款还没有偿还完毕。近年来,随着文博事业不断壮大,市文物局下属9家事业单位安保、物业管理、水电、维修维护等费用大幅增加,运转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博物馆正常开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国家免费开放博物馆,国家每年补助资金700万元,基本可以保证日常运转,宝鸡文物交流中心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运转经费有非税收入的补充,宝鸡大唐秦王陵文管所财政预算经费基本能满足日常运转。其余5家单位日常运行经费严重不足。

3.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理顺。文物资源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情况。比如:周原遗址地处扶风、岐山两县,在机构上设有宝鸡市周原博物院和岐山县周原博物馆,两馆又分别隶属市文物局和岐山县,文物资源由多方拥有;雍城遗址由凤翔县和市属先秦陵园博物馆共同管理,联动协作没有制度保障,不利于遗址区的统一保护与利用;金台、渭滨、陈仓区分别建有博物馆,不利于同一行政区域文物集中展览;文物行政执法领域改革效果不明显,目前市县两级虽然均已成立了文物、旅游、文化、新闻出版四合一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但还普遍存在职权界限不清,文物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

4.文物安全形势依然较为复杂。文物场所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亟需健全完善,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的能力有待加强。法人违法任然难以根除,个别地方还时有发生。田野文物分布广泛,点多线长,看护难度较大,安全防护力量薄弱,安技防设施覆盖率偏低。文物违法案件还时有发生,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杜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统筹建设发展,持续加大保护力度。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统筹抓好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认真梳理十四五规划,有序推进周原遗址和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实施,启动北首岭、石鼓山、九成宫、古陈仓城等遗址公园建设,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制度,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制定全市加强考古工作有关具体措施,切实做好基本建设文勘和考古发掘工作。

2.聚焦活化利用,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规划一批的思路,提升现有博物馆展览展陈水平,实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数字化展览和保护利用项目。重点加快宝鸡秦腔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新馆、麟游九成宫博物馆、秦都雍城博物馆建设,提升改造北首岭博物馆。启动渭河数字博物馆、秦岭自然博物馆、西凤酒博物馆、啤酒文化博物馆规划建设。研究制定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扶持措施,鼓励引导民营博物馆建设发展。构建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强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职能,积极开发符合新时代大众审美需求的特色文创产品。发挥博物馆教育阵地作用,探索校馆合作新机制,策划适合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丰富博物馆教育课程体系,打造研学教育基地,让文物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群众。

3.深入挖掘提炼,塑造文化品牌形象。开展宝鸡史前文物考古调查和周秦文化研究,加强周原、秦雍城遗址考古研究工作,加快周原文化遗产基因库建设,明确宝鸡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坐标位置,提炼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让文物赋能发展、赋彩生活。充分发挥“青铜器之乡”文物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提炼宝鸡周秦文化、青铜文化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通过战略合作、联合办展、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阐释研究,强化宣传推介,擦亮城市文化品牌。精心策划推动宝鸡青铜器和法门寺大唐宝藏等特色展览在国内外举办,讲好宝鸡故事,传递宝鸡声音,展示宝鸡形象,提升宝鸡影响力。

4.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继续推动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向县级文保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点延伸,持续开展打击文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实施法门寺、太平寺塔、申新纱厂旧址、九成宫遗址、五丈原诸葛亮庙等安防升级改造和消防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文物安全防护水平。

5.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文物保护内生动力。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积极破解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文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加大文物科技投入,推广成熟适用技术,努力打造文物保护典范和研究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