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和旅游局:
就市民进在市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提案》(第79号提案),根据我局工作职责,答复如下:
宝鸡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全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3473处,其中古遗址2145处,古墓葬741处,石窟寺及石刻84处,古建筑271处,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25处,其他文物点11处。全市47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共收藏国有可移动文物54315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1089件/套。
“十三五”以来,我市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一是文物保护基础不断夯实。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编制了118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规划,完成了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统计和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摸清了文物家底。《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颁布实施。印发了《宝鸡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二是遗址公园建设稳步实施。全面推动周原、雍城、九成宫、北首岭、宝鸡申新纱厂旧址、凤县红光沟旧址等遗址公园建设。编制完成《周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秦雍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北首岭遗址公园规划》《九成宫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累计投入文物保护经费5.37亿元,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等68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三是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新增非国有博物馆、社区博物馆7家,全市博物馆、纪念馆达到34个。全市三级以上博物馆5家。推出了10个原创常设展览和20余个临时展览。印发了《关于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四是博物馆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成功举办了10多个高规格国际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全国20多个省市举办了宝鸡青铜器、玉器、兵器等文物展览,数百余件珍贵文物赴英、美、法、加拿大等国和台湾、香港等地区展出。五是文物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全市馆藏文物连续实现第36个安全年,田野文物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全市各级博物馆、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完成了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实施安技防工程19个,建成微型消防站15个。加强群防群治,群众文保员突破650余人。文物与公安部门联合,连续多年持续开展“鹰之系列”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对本提案提出的加强宣传、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等建议,我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工作:
一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文物保护知识宣传教育。以“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等节日为契机,利用宝鸡日报、网站、微信等媒体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充分发挥文博阵地宣传教育作用。发挥文博单位被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阵地作用,向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不断推出各类展览;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创新开展社教活动,让青少年在博物馆的专题社教活动中浸入式感受传统习俗、技艺;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
三是助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为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支撑,近20处文博单位已发展为高A级景区,成为宝鸡旅游新的吸引点和精品景点。下一步,进一步加大文旅融合发展力度,支持秦公一号大墓、李茂贞墓、周公庙等不可移动文物创建高A级景区。
四是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宝鸡市推进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创建周秦文化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遗址公园建设,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我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宝鸡市文物局
2022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