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鬓微霜君莫笑 霞光不掩青云志——宝鸡“四普”工作队第六分队工作纪实

来源:宝鸡市文物局 发布时间:2024-09-21 20:30

2024年8月20日,岐山县的实地调查工作正式开始,岐山六队由队长王重博、队员贾保弟、赵伟康、李昱、薛浩五人组成。和麟游、扶风相同,队员重组,又是全新且未知的旅程。实地调查是一项十分考验体力的工作,但贾老师已经年近五十,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多了几分担心。

然而仅仅经过一天,我就发现我的“担心”实在是多余!


一、上下求索

21日,我们要调查位于京当镇的呼刘遗址和呼刘墓群。由于京当镇夜里下了场大雨,处于洼地的呼刘遗址积满了雨水,正在我还迟疑时,却见贾老师已经攀援下崖,并且很快找到一座灰坑和一处文化层,受到贾老师的鼓励和感染,我也很快找路下去,随后队长和赵伟康、薛浩也下到崖底,进一步确定遗迹单位。

之后几天,贾老师也总是冲在队伍最前面,寻路下崖、登高爬低、辨认遗迹、采集标本,而且主动担责,负责提标本袋、洗陶片等工作。每次我们想要分担的时候,贾老师总是笑呵呵地表示他来做这些就可以。


二、乐在其中

贾老师还很健谈,在队伍中担当着气氛组。普查过程中的辛苦,在他看来更像是享受。我们要寻找的贺家城址的一段城墙处在一个长满植被的深沟里,沟的边沿是堆积的牛粪,天气炎热,臭气熏天,贾老师却毫不介意,攀着一颗不算粗壮的树干下到沟底,虽然经过一番辨别后确定这并不是我们要寻找的城址夯土墙,但是,贾老师的敬业精神却让我十分感动:虽然在普查的过程中,有时候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只是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但是,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却是文物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三、竭诚直谅

如何在遗址范围内迅速找到遗迹现象和遗迹单位是普查工作以来一直困扰我的事情,经过和贾老师工作的两周多时间,我才体会到:丰富的知识储备是迅速锁定遗迹单位的必要条件,贾老师总是能很快找到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单位,正是他长时间经验积累的结果。而贾老师总是谦虚、和善的,每当我有不解向贾老师请教时,他总是知无不言地为我解惑。


四、沟深林密,吾往矣!

9月1日,正当我们以为会提前完成在凤鸣镇的工作任务时,却遭遇了自普查以来的第一次“危机”:当天的第一个文物点是一座清代墓葬,位置在一座小山丘的山顶。由于道路狭窄,我们只能徒步从一段崎岖的生产路走到山脚下再爬山上去。地图显示从山脚到达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不过500米,但这里长满植被,需要用镰刀开路,贾老师自告奋勇为众人带路,一开始还算顺利,但是行至距离墓地仅几米的距离时,我们发现竟然无路可走了:继续往山顶完全没有路。

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这小小的山丘植被竟十分茂密,除了高大的柏树还有野核桃树和酸枣树,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树木和各种带刺的藤蔓植物,由于山丘保持着自然的生态环境,除了草木之外还有许多昆虫,核桃树上有一种咬人不留痕迹的虫子,队长、贾老师和薛浩都被咬了,树木之间蛛网遍布,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蜘蛛预示这座山丘已经很久无人造访。此时,众人想的还是如何突破困境登顶,直到我们在这个高度围着山丘几乎转了一圈,地图和无人机都无法帮我们找到上山的路时,我们才警觉起来,此处的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类型与三普时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早已无路可通,为了确保安全,众人决定原路返回。



因为缺乏野外工作经验,我们并没有对开辟出来的上山路做好标记,这也导致我们很难原路返回,每当看到疑似下山路时,总是在一番披荆斩棘后到达崖边无功而返。贾老师左手已经受伤,但他并没有关注到自己左手背上的大片血迹,在我看到后询问,他也只是说了句“没事儿”,用纸巾简单处理后依然在为队伍寻找出路。就这样左突右冲,光是同一只绿色大蜘蛛,我就看到两次,无可奈何之际,众人决定顺着山体一侧的大冲沟向下探寻,在这期间队长和贾老师轮流开路,贾老师依然冲在最前面,用镰刀辟出一条勉强可以钻过的小道,说是用镰刀辟出来的路,不如说是贾老师用自己的身体硬生生挤出来的。

我们跟着贾老师一路向前,砍不开树枝我们就俯身钻过去,终于透过层层的树枝,看到阳光,平安返回地面,这时,队友们的帽子和衣服上都是蛛网和枯叶,薛浩和赵伟康的衣服都湿哒哒地黏在身上。

在整个过程中,我几乎一直跟在贾老师身后,找不到返回的道路时,虽然有些许紧张焦虑,却不曾害怕。贾老师一边砍树枝还一边安慰其他人,为大家宽心。

虽然我们最终在咫尺之遥的地方不得不放弃登顶,但是这次经历也让我们的队伍更加团结,而我也被贾老师、队长和其他队员的坚韧意志所感动,相信在今后的普查工作乃至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这样的意志都将给予我力量。(市普查队、市考古研究所   李昱)

 

岐山四普颂

九州之国,属王畿兮。

周召之治,郁郁文兮。

文脉赓续,传千年兮。

皇皇周室,白草坡存兮。

捉发吐哺,周公庙兮。

甲骨卜祝,凤凰山兮。

凤鸣古迹,普查觅兮。

上下求索,拙而守直兮。

嗟尔职守,有所求兮。

岂畏山高,徒步尚攀兮。

荆棘林深,至可拔除兮。

蛛网阻道,视若无睹兮。

行至断崖,喜见遗存兮。

岂曰炎炎,此心坚兮。

衣裳褴褛,德无私兮。

体遍伤痕,淑离不流兮。

年岁虽异,志存一兮。

遐遐此行,行将终至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