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以“何尊”为媒讲好宝鸡故事的提案》(第140号)收悉。首先,对贵单位对全市文物事业发展的关心与重视表示感谢。针对您提出的提案,我们专题进行了调研和研究,根据我局职能,现就有关内容答复如下:
何尊1963年在宝鸡贾村塬一位陈姓村民家后院出土,后因自然灾害,1965年何尊被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同年的9月,被宝鸡市博物馆征集入藏。1975年,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故宫举办“全国新出土文物汇报展”,被调至北京。青铜器专家对何尊除锈时,发现了内底的铭文,“中国”作为重要的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64件文物,何尊名列其中。
近年来,全市文物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以何尊为媒,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和讲好宝鸡故事的社会教育工作。
一是围绕“何尊”设计推出了多个社会教育项目。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围绕“何尊”策划推出了“匠心匠造·彩绘青铜鼎”“至扇至美·青铜雅韵”“指尖生花·卡纸上的青铜器”“艺想天开·青铜浮雕画”等体验课程,并研发相应的手工材料包。对标七年级上册历史新课标中何尊版块,还开发了“你好·何尊”创新社教项目,项目包括“何尊的前世今生”研学单和配套贴纸、“可以带回家”的何尊冰箱贴、“书写何尊里的金文‘中国’”和拓印何尊全形的体验活动,为观众讲述“何尊”所展示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当代文明。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物展览交流。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举办了“龙行天下——甲辰年(龙年)生肖文物联展”“金文铭周秦——宝鸡青铜器铭文临摹创作书法展”“青铜铸文明——周秦文明之光”临展等。先后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开展合作交流,在南京、厦门、荆州、合肥举办了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展,在上海、宁波、长春举办了宝鸡周秦青铜器展,在广州举办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典藏玉器展。法门寺博物馆、先秦陵园博物馆12件馆藏文物参加了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举办的“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和为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举办的“天下承风-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让法国人民领略了中国大唐盛世的灼灼风华,向中国澳门同胞展示了宝鸡光耀历史的璀璨篇章。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碰撞·交流·融合——丝绸之路上的宝鸡与吐鲁番”展和法门寺博物馆“宁静的辉煌——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展荣获陕西省第二届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优秀奖。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青铜铸文明”荣获“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三是积极打造各类社会教育的品牌。全市各文博单位都依托馆藏资源,充分挖掘各类文物的丰富内涵和价值,紧扣时代主题,以讲好宝鸡故事为出发点,针对各受众群体,着力打造策划了“铜趣古今创意坊”“青铜乐坊欢乐行”“我们的节日”“如果文物会说话”“文物大讲堂”“流动博物馆”等社会教育活动,向大众宣传展示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利用阵地做好社会教育的同时,加强开展博物馆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乡镇、进军营的“六进”活动,策划完成千余场次社会教育活动,参与人数上万人,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法门寺博物馆的《大唐皇家茶宴》社会教育活动荣获“马连道杯”全国茶艺表演大赛一等奖。四是着力搭建线上平台。专门召开了“全市文博系统宣教工作会”,对线上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全市文博系统策划开展了“听我讲文物”活动。联合人民网、大河网、华商网、腾讯视频等平台以及自媒体“与辉同行”“小璐歌”“大咖说”等推出《重回长安 对话千年》《青铜器之乡 寻何以中国》《青铜之光耀古今》《跟着文物去寻“中国红”》《探源中华文脉 走读非凡陕西》等云展览线上直播130余次,单场最高观看量超千万,累计观看量达14.22亿次,弹幕互动与科普答疑同步增强观众参与感,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文物“云端漫步”。短视频《何尊》作为遴选35个博物馆中优质作品在全国推广。截止目前,全市各文博单位在公众号上发布微课堂3000余篇,在微信短视频、抖音和微博等平台共发布“听我讲文物”视频100余条,进一步拓宽了传播途径。
下一步工作:
根据贵单位的提案,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积极做好以“何尊”为媒讲好宝鸡故事,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对弘扬传统文化的策划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加强文物保护研究,深化宣传阐释,统筹谋划做好全市“十五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对全市各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
二是提升水平办好文物展陈。举办《子孙永宝用——商周金文与社会生活陈列展》。切实做好宝鸡民俗博物馆基本陈列提升改造、五丈原诸葛亮庙博物馆陈列展示、眉县博物馆基本陈列(二期)、凤县革命纪念馆陈列提升改造项目的设计方案编制、报批等前期工作,打造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和风采的精品展览。
三是优化服务丰富宣传教育。完善各开放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基地作用,推动建立馆校合作机制,开发特色教育课程,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好博物馆“六进”“国际博物馆日”和“自然与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落实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民俗博物馆暑期延时开放。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四是树立品牌推进文化交流。加强与国内知名博物馆的合作,在国内重点城市举办宝鸡青铜器、法门寺大唐宝藏展,打造文物展览品牌。通过联合办展、文物借展等方式积极参与在美国、澳大利亚、匈牙利等地举办的国内外重要文物展览,提升宝鸡影响力。
同时,我们也将着眼于长远发展,进一步探索发掘何尊及相关珍贵文物的历史内涵,强化宣传展示水平,讲好宝鸡故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谢贵单位对文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