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两案办理

对市第十三届政协第四次会议第164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宝鸡市文物局 发布时间:2025-07-31 11:01

胡亚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青铜器文化“出圈出彩”的提案》(第164号)收悉。首先,对您对全市文物事业发展的关心与重视表示感谢。针对您提出的提案,我们专题进行了调研和研究,根据我局职能,现就有关内容答复如下:

全市文物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开展了一系列与青铜文化有关的宣传展示工作。一是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宣传推广。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青铜器文化的宣传工作,专门召开了“全市文博系统宣教工作会”,就线上线下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全市文博系统策划开展了“听我讲文物”活动。组织全市各文博单位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乡镇、进军营等“六进”活动,提高青铜文化的宣传度和覆盖面。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全市各文博单位通过发放传单、展板展示和互动参与等形式宣传青铜文化。短视频《何尊》作为从35个博物馆遴选出的优质作品在全国推广。截止目前,全市各文博单位在公众号上发布微课堂3000余篇,在微信短视频、抖音和微博等平台共发布“听我讲文物”视频100余条,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二是举办了多场高质量展览。全市各博物馆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场与青铜器文化有关的展览。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举办了“龙行天下——甲辰年(龙年)生肖文物联展”“金文铭周秦——宝鸡青铜器铭文临摹创作书法展”“青铜铸文明——周秦文明之光”临展等。先后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开展合作交流,在无锡吴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举办了“望乡寻礼·追忆青铜——太伯故里·宝鸡出土文物展”,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举办了“止戈为武——两周兵器与军事文化展”,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了“天下有道——周礼主题展”。还积极参与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组织的海外展览,先后有50余件青铜器赴西班牙和日本展出。进一步增强了青铜文化和宝鸡文物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三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教研学品牌。近年来,全市文博系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周秦文明和青铜文化为己任,依托文物资源,紧扣时代主题,着力打造“铜趣古今创意坊”“青铜乐坊欢乐行”“我们的节日”“读诗经、学周礼、觅古风、做新人”等教育品牌,策划完成了千余场次社会教育研学活动,参与人数达上万人,其中,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铜趣古今创意坊”教育项目,扶风县博物馆的“墨上春秋 壶中乾坤”投壶体验,眉县博物馆的“我在眉博画文物”等社会教育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充分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坚持博物馆主阵地宣教和走出去宣传相结合,传统与科技相结合,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各类研学教育基地的作用,利用“流动博物馆”和“周秦文化大课堂”等形式,大力开展“六进”活动,广泛宣传青铜文化和宝鸡文物,不断擦亮宝鸡文物新名片。

二是大力推动外展工作。策划今年在国内重要城市举办文物展览。组织文物参加在美国宝尔博物馆和休斯顿博物馆举办的“21世纪陕西考古新发现”展,在澳大利亚西澳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秦汉的文化遗产”展,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美术博物馆举办的“秦汉文明主题展”。同时,通过联合办展、借展等形式积极参与国内重要展览,更好的传播宝鸡文物文化。

三是创新做好活化利用工作。促进博物馆开展“互联网+”,通过新媒体技术,充分运用短视频、抖音和微博等平台,拓宽宣传渠道,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积极与人民网、华商网、腾讯视频等平台,以及知名自媒体对接,探索推进“中华青铜文明+”活动,充分发挥数字AI功能,实现文物“云端漫步”,让青铜器文化走进群众、走出宝鸡,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同时,我们也将着眼于长远发展,进一步探索发掘青铜器文化,强化宣传展示水平,提升宝鸡文物和青铜器文化的影响力。感谢您对文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