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两案办理

对市十三届政协四次会议第368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宝鸡市文物局 发布时间:2025-07-31 14:48

许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挖掘宝鸡文化潜力、加强文化资源转化的提案》(第368号)收悉。结合我局工作职能,现答复如下:

一、文物资源情况

宝鸡是周秦文化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遗产丰富。全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347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全市47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共收藏国有可移动文物54315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1089件/套。全市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37家,其中国家等级博物馆9家,在全省位居前列。

二、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我市以“活化利用”为核心理念,秉持“文物活化+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文化赋能+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在有效促进文旅消费方面发挥文物力量。

一、以文化IP赋能文旅发展。以周秦文化为魂,通过“深挖历史基因—活化文化IP—赋能场景消费”的转化路径,将文化IP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开展周原遗址考古研究工作,解码三千年前的西周都城,周原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实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提升改造项目,通过“考古发现-文化解码-场景重构”思路,数字化复原周原遗址、雍城遗址场景,荣获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奖”。今年,宝鸡一次又一次,成为中省市主流媒体瞩目焦点,让周原遗址从学术研究高地升级为宝鸡文旅的“超级文化芯片”,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品牌塑造的双向赋能。

二、有效促进文物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我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依托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纪念馆建成的国家3A级以上景区有19家。去年来,争取中省资金约2.4亿元,实施完成了《青铜铸文明》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宝鸡申新纱厂旧址本体保护修缮——窑洞车间排水、通风工程等20多个提升改造、保护修缮、陈列展览、智慧导览等项目,不断优化产品供给,助推文旅产品提质升级。

三、以“博物馆热”引领旅游新风尚。以“博物馆之城”建设为引擎,深度激活“博物馆热”流量势能。一是构建起“国有馆筑基、非国有馆添彩、社区馆补充”的市县村立体博物馆矩阵。全市现有博物馆、纪念馆37家,并加速推进九成宫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新馆等4家博物馆建设。二是数字化赋能基本陈列提升改造。以数字化技术为突破口,系统性重构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叙事逻辑与体验维度,打造“科技赋能文化、数据激活历史”的智慧化展陈新范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基本陈列相继焕新亮相,获得观众认可。正在建设麟游九成宫博物馆基本陈列项目,后续还将实施扶风县博物馆新馆、眉县博物馆二期等项目。三是以社教活动激活文化消费动能。以青少年为核心,创新博物馆社教活动模式,将历史文化与趣味研学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场景。通过定制化课程、主题研学等形式,激发青少年探索兴趣,推动“文博+研学+旅游”协同发展,以文化教育吸引人气为文旅消费注入活力。全市博物馆年均开展社教、研学、红色教育等活动近千场次。四是以文创产品培育文化消费新业态全市开发形成了以周秦文化、唐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40多类近200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发形成青铜器复制品系列、国尊系列、邮币系列、文具系列、生活用品系列、民间工艺系列6大系列100余种周文化创意产品体系。法门寺博物馆先后开发形成了大唐茶器具、香及香具系列文化创意产品40多种。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开发形成了3D车马玩具、弩机等系列文创产品。宝鸡市文物商店开发形成了古钱币中国风系列生活文化创意产品。同时,进行数字藏品尝试,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数字藏品系列在蚂蚁链、骏途链进行发售;法门寺博物馆的八重宝函、捧真身菩萨、净水瓶、臂钏、银龟盒等24种数字藏品,在元宇宙、幻核、中博等数字平台销售。“逛博物馆 买文创产品 ”已成为打卡博物馆的文化消费新业态。近三年,我市博物馆文创产品经营收入约1400多万元。

三、宣传传播情况

一是联合主流媒体深入报道,传承青铜文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新闻界广泛关注。我们借助各方力量,将青铜文明宣传推向高潮。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陕西融媒等主流媒体推出《跟着总书记学历史》《总书记这样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根溯源 何以中国》《跟着总书记在这里看“周秦汉唐”》系列重要报道。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都在今年春节、五一对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进行报道。二是借势自媒体大咖,网络流量飙升。借助自媒体大咖“与辉同行”“小璐歌”等共同推出直播活动30多场,直播观看量达5000w+,以“裂变”方式扩大了宝鸡文化的影响力范围。三是深耕自建媒体平台,打造文化宣传“桥头堡”。20多个宝鸡文博单位建设了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发布微课堂、云展览、“听我讲文物”视频,讲好文物故事、宝鸡故事。近5个月,发布500多条线上宣传,给广大观众带来线上文化盛宴。四是借智借力,常态化开展“宝鸡文物大讲堂”。2023年以来,邀请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举办线上线下双联动“文物大讲堂”33期。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大文化挖掘力度。一方面,加强考古研究工作,依托北大、社科院、省考古研究院等力量,持续开展周原、秦雍城、下站遗址、蜀道等考古发掘工作,出版考古发掘简报;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文物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通过举办学术大讲堂、出版研究专著、举办展览等方式,将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让宝鸡的文化底蕴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二、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深度。以数字化技术为突破口,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与混合现实(MR)技术,打造“科技赋能文化、数据激活历史”的智慧化展陈新范式,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新场景。《青铜铸文明》提升改造项目采用沉浸式 CAVE 体验、高精度数字复原、3D Mapping 投影技术等最新数字化手段,展陈效果引起社会各界好评。数字博物馆、云展览将是今后博物馆展陈的重要内容和重点方向,我们将在正在实施的北首岭遗址陈列展示、眉县博物馆二期、《问礼周原》等展陈中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观众的交互式体验。

三、进一步提升宣传传播水平。构建多元融合、立体创新的宣传传播矩阵。一是深耕传统传播渠道,与权威媒体建立深度合作,在中省市主流媒体推出宝鸡文物宣传报道、专题纪录片、文化访谈节目等,展现宝鸡文物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二是借势新媒体浪潮,与主流网络媒体平台、网红媒体主播开展文物直播活动,提升网络流量。三是打造宝鸡文博单位“两微多平台”官方新媒体账号矩阵,涵盖微信、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等热门平台,讲好宝鸡文物故事、宝鸡故事。四是多方位联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活动。要抓住国家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机遇,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宝鸡文物走向世界舞台。组织好下半年由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在澳大利亚、匈牙利举办的秦汉文明主题展览。办好市委、市政府于6月下旬将举办的“青铜遇见金人”中哈文化交流活动,届时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将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签署合作协议。

感谢您对文物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