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全市文博单位以精彩展览和丰富活动先后吸引 45万观众走进文博单位过“双节”,探秘历史、品味文化。其中,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接待观众15.2万人次,法门寺博物馆接待观众5.6万人次,凤翔区博物馆接待观众4.2万人次。
文物展览精彩纷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铸文明”基本陈列,宝鸡周原博物院的“赫赫宗周 万邦之方——周原遗址考古成果展”,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的新展“猎猎秦风 帝国肇始——秦雍城遗址历史文化展”依然是观众探寻宝鸡“周秦文明发祥地”和“青铜器之乡”的首选。全新改造升级的法门寺博物馆“宁静的辉煌——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更是让观众实现了探秘法门胜境,感受大唐盛景的夙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联合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推出的“虹光彩影——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暨建校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以特殊的方式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引进举办的“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让观众在感受阿拉善古老文化的同时,更体会到了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和生命意义。“双节”期间正在福建博物院举办的法门寺博物馆“大唐盛世 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在吐鲁番博物馆举办的“琢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典藏玉器特展”给观众送上文化盛宴的同时,通过文物展览更促进了丝路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与交流。同时,假日期间在故宫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宁波博物馆、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等,也同样可以欣赏到宝鸡的精美文物。
体验活动丰富时尚。“双节”期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推出的“金文话中秋——绘制团扇”、“我的中国心——编结发箍、”、“红色献礼——国旗制作”、“我和祖国在一起——国旗合影”等“月满中秋·共庆华诞”系列活动,让观众每天在博物馆里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活动先后被陕西广播电视台、宝鸡新闻网、各界导报等媒体报道。法门寺博物馆的“月圆茶更香”迎“双节”茶文化研学活动、“法门珍宝印记带回家”精美印章拓印活动,使博物馆参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浓。宝鸡周原博物院的“做国旗 写金文 共唱国歌”系列主题活动,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的石磬演奏、射箭、黄肠题凑搭建等体验活动,扶风县博物馆的“神奇动物在哪里”青铜器纹饰手绘体验活动,凤翔区博物馆的瓦当、木板年画制作体验和体感3D古装换装体验活动,五丈原诸葛亮庙博物馆临摹“出师表”、汉服穿越秀活动,凤县博物馆的手工制作月饼、青少年围棋晋级赛及金秋研学行活动,宝鸡北首岭博物馆“印记北首岭”打卡活动,扶眉战役纪念馆的“眉县2023年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眉县博物馆的“小手牵大手 眉博一起游”等活动,都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同时,在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观众还可以近距离的参观体验考古发掘活动。
服务保障贴心有力。为了做好“双节”期间的接待服务工作,节前市文物局组织对全市文博单位安全和节日准备情况进行了检查。各文博单位结合实际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对节日期间的各项活动进行了周密的筹划,并提前向社会公布。针对“双节”期间的人流高峰,各文博单位强化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调整充实一线人员力量,科学分流车辆、人流,全力保证了参观秩序井然和安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职工餐厅探索假期对外开放,为观众提高可口的地方风味小吃,解决了观众的后顾之忧。同时,各文博单位强化讲解服务,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宝鸡北首岭博物馆的馆长讲解,宝鸡周原博物院的定时免费讲解,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志愿者讲解,眉县博物馆、张载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志愿讲解服务,极大的方便了观众的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数字导览,法门寺博物馆的AR智能眼镜导览,各文博单位的“云游博物馆”线上直播、微课堂等线上活动,也使观众以一种新的方式体验了博物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