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工作动态

46万观众走进宝鸡文博单位过大年

来源:宝鸡市文物局 发布时间:2024-02-17 16:59

春节假期,先后有46万观众走进宝鸡文博单位品味文化、探宝送福、寻找年味、休闲体验。文博单位的贺岁特展、文化活动,不仅使观众团圆、欢庆、祈福等新年美好愿望得以实现,也使“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引领年俗的新时尚。

特色展览古韵迎新。作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贺岁特展,“龙行天下——甲辰年(龙年)生肖文物联展”把龙文化与宝鸡非遗完美结合,使展览的西府文化特色更浓,也使观众通过展览寻找年味的愿意、生肖文化追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引进举办的“千年梦华——中国历代枕文物特展”,通过枕这种中国社会生活中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殊产物,沟通起过去与现在的记忆,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宝鸡秦腔博物馆的“秦声——西府秦腔艺术展”,通过上千件秦腔艺术藏品,运用VR虚拟、裸眼3D等技术,让观众了解了西府秦腔艺术的发展历程,沉浸式体验了秦腔艺术之美。在南京城墙博物馆举办的“盛世风华——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展”,通过一件件精美的法门寺地宫珍宝,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气度与风采,为南京人民送上来自大唐的“新春贺礼”。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举办的“悠悠琼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典藏玉器特展”,通过古 弓鱼 国神秘玉器,让观众在博物馆里“玉”见新春。同时,宝鸡文物通过参与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举办的“礼之权衡:庙堂规制与地域建筑展”,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福州林则徐纪念馆举办的“绝代风华——唐代女性生活展”、江苏宜兴博物馆举办的“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也为各地观众送上新春的祝福。


精彩活动更添年味。春节假期,各文博单位策划推出系列丰富多彩的新春文化体验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联袂省内7家博物馆共同开展了“寻龙贺新春”活动,观众通过线上线下走进博物馆,寻找祥龙踪迹,拾取文明的记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祥龙迎新春 喜乐过新年”春节系列活动,通过写福龙,制作龙发箍、龙头帽、福龙挂件,彩绘爬龙等,使观众的年俗文化体验得到极大满足;配合“龙行天下——甲辰年(龙年)生肖文物联展”,开展了“龙行中华 多彩宝鸡”非遗体验活动,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西秦刺绣、凤翔剪纸、马勺脸谱、凤翔泥塑、木版年画等非遗技艺进行现场展示,指导观众进行制作体验;博物院的IP形象玩偶“青青”“铜铜”角色扮演体验活动,观众参与热情高。法门寺博物馆建立了龙年新春文化长廊,观众在长廊里进行寻宝体验、国宝集章,欣赏特色文创。宝鸡周原博物院的国宝特色拍照墙、青铜器龙元素线形图涂色、青铜器糖画制作等活动,让观众的博物馆体验更深刻。宝鸡先陵园博物馆的秦陵寻宝、君子六艺——射礼体验等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宝鸡北首岭博物馆的有奖寻“龙”、描金绘“龙”,宝鸡民俗博物馆滚铁环、踢毽子、跳绳、打沙包等民间体育项目体验,凤翔区博物馆的木版画制作、体感3D古装换装体验,五丈原诸葛亮博物馆的临摹《出师表》、汉服体验,东湖的“国潮汉裳 礼遇东湖”汉服秀活动,眉县博物馆、凤县博物馆的拓片制作,扶风县博物馆手绘龙凤图案,周公庙的岐山转鼓展演和民间祭祀周公、姜媛等活动,九成宫的“龙行大运 汉字之美”体验活动,望鲁台的“登台有礼”活动,钓鱼台的锣鼓表演,长乐塬申新纱厂旧址的年俗知识有奖通关、观众集章等活动,让观众文博之旅其乐融融。同时,法门寺博物馆还通过视频号解读传统文化中的“年味儿”,通过抖音直播带领观众线上观展,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通过视频号对年俗进行普及等,使博物馆的年味更浓,观众文化体验更便捷。


多措并举服务观众。为让广大观众在博物馆里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假期,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市文物局提前部署,节前组织对各文博单位的假期工作准备情况进行了指导检查。各文博单位科学筹划,完善预案,提前进行应急演练。节日期间,各文博单位,通过预约、错峰、定时免费讲解等措施,最大限度保障观众参观,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增加讲解、保洁、保安等一线服务力量,及时帮助解决观众在参观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加大开水供应、增设临时休息设施等,为观众提供舒心参观环境。各级文物部门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对重点单位、部位检查巡查,实现了节日期间的安全稳定。(博物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