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4日,“都邑、陵墓与祭祀——宝鸡地区秦文化考古新发现研讨会”在宝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14家高校、文博科研院所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市政府、市文物局、有关县区文物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宝鸡市文物局联合举办。与会专家听取了魏家崖遗址、秦雍城遗址及秦公陵园、下站祭祀遗址的考古新发现汇报,考察了发掘现场及出土文物,围绕考古新发现进行了讨论,充分肯定了三个遗址取得的重要成果,认为魏家崖遗址对探索秦人东迁关中的早期历史有重要意义,下站遗址为探讨中国古代天坛祭天以前祭天礼制的发展演变提供了详实完备的实物材料,秦雍城遗址对研究秦雍城城市布局、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期待宝鸡地区秦文化考古新发现在探索秦文化、国家祭祀礼制、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建立等重要问题上有新的发现,建议今后在发掘研究中加强多学科合作、保护规划与展示及政治文化内涵阐释,建立国家祭祀遗址博物馆或国家博物馆祭祀分馆。
魏家崖遗址发现了春秋早期城址、夯土建筑、高等级秦人墓葬、车马坑、手工业遗存等,根据遗址的地理位置、年代、面积,基本可以确认是秦文公所居都邑“汧渭之会”。秦雍城遗址瓦窑头建筑遗址对了解雍城城市布局、设施提供了新材料;六营遗址对研究秦文化平民居住形态、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雍城秦公陵园区对研究秦陵墓制度及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下站遗址发现了春秋中晚期至汉代的各类型祭祀坑,出土大量的马、牛、羊动物牺牲和金、玉、铜等祭祀器物,确定了下站遗址是秦宣公所立密畤。
本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既是对宝鸡地区秦文化考古发掘成果的回顾总结,也是对秦文化研究的深度探讨,对推动宝鸡地区秦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宣传具有重要意义。(文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