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宝鸡市各博物馆特色展览、主题社教活动和沉浸互动项目集中上线,为观众呈上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盛宴,全国各地观众纷至宝鸡赴一场活色生香的文博之约。据统计,国庆假期,全市文博单位共接待观众约45.55万人次。
以展献礼,亮点纷呈。全市博物馆精心策划,在双节到来之际纷纷推出主题展览。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推出了“铭记历史——东北、宝鸡抗战史实”展览,将红色基因融入主题展览,再现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引进大同市博物馆“万木有灵——非洲雕塑艺术展”,以解读非洲雕塑的社会文化为主题,带观众领略非洲的异域风情。同时还举办了“印记·成长·未来”——宝鸡市民族幼儿园建园75周年暨第二届幼儿画展”。在法门寺博物馆,推出“币传千载 泉流万邦——钱币里的中华文明”图片展,观众透过一枚枚静默的钱币变迁,既能窥见中国历史的更迭,也能读懂中华文明与世界交流互鉴的历程。在西部机场博物馆推出“天香浮动盛唐影——法门寺出土唐代宫廷香器具”展览。通过展示法门寺博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以独特视角再现大唐盛世的雅致生活场景与中外文明交流的辉煌历史。宝鸡周原博物院推出廉政文化展,进一步增强公众的廉洁意识和自律能力。扶风县博物馆举办“见扶博之美·溯文化根源”书画摄影作品展,让观众直观感受扶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眉县博物馆开展“国宝有灵·择地而居——抗战烽火中的文物西迁”图文展,通过讲述国家危亡之际文物的颠沛流离史,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岐山县周原博物馆推出“周原遗址西周文物展”,助力观众了解西周文化特色。此外,陈仓区博物馆创新推出了“灶火千年·汉人的厨房”线上展,打破了时空限制,使观众足不出户便能开启文博之旅。
以教促融,沉浸互动。为让文物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全市各博物馆积极开展丰富的社教活动,为观众的参观体验增添趣味与深度。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推出“大国礼赞·月满华诞”主题社教活动。博物馆的研学教室每日开展多样化互动活动,涵盖折纸、拓印、浮雕画、卡纸、竹编、布艺、冰箱贴等,成为亲子游客的“打卡首选”。法门寺博物馆开展“我为祖国送祝福”、国庆节爱国主题团扇DIY填色等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创作。宝鸡周原博物院设置手动制作特色书签,集印章打卡环节,提高观众参与感。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邀请观众“顶盔掼甲”,通过射箭、投壶等项目,沉浸式体验秦军的勇毅风采。宝鸡民俗博物馆组织滚铁环、打沙包、跳绳、踢毽子等民间体育游戏,让观众在玩乐中重温传统民俗。眉县博物馆开设用金箔创作“迎国庆”“庆中秋”的主题画作体验课,观众可以学习金箔制作工艺,完成专属艺术画作。此外张载祠、陇县博物馆、凤翔区博物馆、五丈原诸葛亮庙博物馆、周公庙管理处均推出了多项非遗手工体验活动,让观众在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技提质,拓展边界。各博物馆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升级展览与体验,同步创新推出线上活动,进一步增强观众的沉浸感与参与度。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将数字化技术引入车马坑大棚内,通过虚拟技术重现当时的车马场景,让游客仿佛穿越回历史现场。法门寺博物馆开展“喜迎国庆 好礼送不停”线上抽奖活动。陇县博物馆推出福利活动,观众凭朋友圈转发“喜迎国庆,打卡博物馆”信息,即可领取专属陇县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全市各博物馆还联合推出腾讯久久公益节“数字市文物全民守护行动”活动,观众在观展之余扫码打卡,拍照馆藏文物并上传精彩瞬间,不仅能为博物馆助力,还可领取“小红花”奖励,获取“数字文物守艺人”证书,在互动中提升文物保护意识。
以诚迎客,服务升级。为保障国庆假期文博场所的安全有序,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市文物局与各文博单位提前部署、多措并举,升级服务体验。提前排查,筑牢安全防线。节前,市文物局组织对全市文博单位开展全面检查,通过 “自查自纠 + 随机抽查” 的形式,重点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安防保障与应急管理机制,为假期开放筑牢安全基础。优化服务,提升参观体验。各博物馆、纪念馆提前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公布假期开放时间、预约方式等信息,方便观众规划行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优化参观预约机制,增加门票投放量、延长开放时间,最大限度满足观众参观需求。宝鸡秦腔博物馆、凤翔区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等提供定时免费讲解服务,用心讲好每一个 “宝鸡故事”。凤翔区博物馆、周家大院、张载祠等推出“小小讲解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既加深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参与度,也为文化传播注入青春力量。
双节假期里,宝鸡用文博盛宴点亮了城市文化光彩,让游客在此触摸历史厚度、读懂文化深度、感受城市温度。未来,宝鸡将持续活化文博资源,让文化传承焕发更多活力。